为了解真实世界中CIM诊疗现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于2023年3月15日发起了“明见”项目,即“中国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及临床管理现状调研”,旨在加强临床医生对CIM的认识,规范CIM的诊疗理念,推动化疗患者的临床获益和预后不断提升。在本次定稿会现场采访中,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分享了“明见”项目的意义,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本期《肿瘤瞭望》整理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中国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及临床管理现状调研报告(2023年)》定稿会已于2023年10月22日在南京顺利召开。化疗是肿瘤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化疗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化疗药物引发的骨髓抑制(chemotherapy-induced myelosuppression,CIM),严重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解真实世界中CIM诊疗现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于2023年3月15日发起了“明见”项目,即“中国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及临床管理现状调研”,旨在加强临床医生对CIM的认识,规范CIM的诊疗理念,推动化疗患者的临床获益和预后不断提升。在本次定稿会现场采访中,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分享了“明见”项目的意义,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本期《肿瘤瞭望》整理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肿瘤瞭望:“明见”项目调研的患者病例预期过万,可否请您为我们分享下这个大样本调研项目的意义,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心得?
沈波教授:第一,调研的覆盖面非常广。众所周知,调研的样本量越大,得出的结论越具有代表性,“明见”项目立项之初因考虑到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在治疗理念和用药上存在地区差异。如果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统计学偏倚,因此,在整个调研过程调研病例覆盖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绝大部分,包括新疆、西藏等较偏远的地区。目前整体随访的病例数和调研专家数已超过1万例。在超过6千和8千例的时候,分别做了相应的数据分析,目前超过1万例的数据分析也即将完成。
第二,调研对象涉及发病率排名靠前的7个瘤种。如果覆盖所有的瘤种,可能会出现数据分散的情况,选择最主要的发病瘤种,可能更具代表性。
第三,医学专家和统计学专家负责确定调研的问题、设计问卷、实施调查,以及撰写报告等方面的内容,并在数据的完整性检查、逻辑性检查、准确性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质控,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总之,“明见”项目的最终数据应该具有非常好的代表性,能够说明中国目前肿瘤化疗相关的骨髓抑制的诊疗现状和专家目前的治疗理念,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良好的指导。
沈波 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大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博士后导师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苏省省委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 理事 江苏省免疫学会 常务理事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委会 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 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委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 副主委
CSCO非小细胞肺癌/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 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 候任主委
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分会 主委
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肺癌专委会 主委
江苏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 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