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研究领域,表观遗传学的兴起为探索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推动肿瘤表观遗传研究的系统性突破及临床转化应用,3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不同领域的肿瘤基础研究科学家和临床专家齐聚北京,共同见证了“肿瘤表观遗传研究与转化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的成立。协作组旨在整合跨学科优势资源,搭建科研与转化一体平台,以推动中国肿瘤表观遗传研究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肿瘤表观遗传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协作组成立仪式结束后,荣誉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送上寄语。肿瘤瞭望第一时间采访了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马飞教授、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海涛教授,请他们分别就协作组成立的背景及未来规划、肿瘤表观遗传研究未来发展及如何提升中国在该领域影响力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李海涛组长谈表观遗传药物临床应用前景、肿瘤表观遗传研究未来发展及提升中国在该领域影响力的策略
01
肿瘤瞭望:近年来表观遗传靶向药物如HDAC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您如何看待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
李海涛教授:表观遗传改变和遗传突变广泛存在于许多肿瘤中,但表观遗传靶向药物已获批上市的不多。HDAC抑制剂等表观遗传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目前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血液肿瘤领域。恩替司他、西达本胺在国内已获批乳腺癌适应症;然而,目前获批上市的药物仍然有限,适应症也相对集中。我们期待通过更多研究和临床试验,进一步拓展这些药物的应用范围。
02
肿瘤瞭望:在肿瘤表观遗传研究中,您认为哪些方向是未来应该重点关注的?
李海涛教授:未来应该重点关注表观遗传药物与新型疗法的组合,以及结合biomarker的精准治疗、临床转化研究等。此外,加强肿瘤表观遗传研究的临床转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这些研究方向进行深度探索,希望能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
03
肿瘤瞭望:您如何看待目前肿瘤表观遗传研究的国际合作现状,以及我们该如何提升中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李海涛教授:目前,美国在肿瘤表观遗传研究领域主导全球协作,欧洲也形成了内部网络。中国要提升在该领域的影响力,需要加强组织合作,促进学术交流,提升研究质量。成立肿瘤表观遗传研究与转化协作组是一个很好的开始,通过整合国内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徐兵河 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国家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和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长
马飞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委会秘书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委员会秘书长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入库专家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秘书长
全国女性卵巢保护与抗衰促进工程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总干事长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市肿瘤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专委会主委
Cancer Innovation主编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
李海涛教授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基础医学院院长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副主任
分子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长期致力于表观遗传学研究,先后发现或阐明PHD、YEATS等一系列表观元件发挥功能的生化与结构基础,揭示出相关分子识别与催化事件在遗传信息解读、表观稳态维持,以及肿瘤等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目前在包括Nature,Cell在内的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引用逾1.7万次。曾先后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人类前沿科学计划(HSFP)青年研究员基金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荣誉或奖励。
相关推荐